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航空专业培养机制与模式探索(2)

来源:航空兵器试验靶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针对以上问题,导师应当首先严格把关,加强督促及指导,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学院作为更高一级的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当解决好指导老师关于教学与科研

针对以上问题,导师应当首先严格把关,加强督促及指导,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学院作为更高一级的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当解决好指导老师关于教学与科研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当切实落实对学生毕业设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中期检查、周志记录管理等落于形式的检查方式。

三、合作与机制建设

航空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学科,实习是本科生真正接触与专业相关工作内容的最有效途径。学校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多种实际投入运行过的航空发动机、飞机整机,极大地帮助了本科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中的实物联系起来,但为了更好地培养航空类专业人才,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一)可以借鉴“双元制”的模式[6],寻求校企合作,在法律允许和保障的前提下,学校负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企业负责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资格培训,通过紧密结合的教学与实践直接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采用校企合作教育的方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在暑期或者学期中间轮流到企业中进行培训和实习工作,通过合作完成工程项目,将产学研有机结合。

四、总结

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从三个方面对航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管理、制度上的改进,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并行,才能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为我国航空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本报特约评论员.战略引领 知行合一 奋力建设航空强国[N].中国航空报,2019-04-30(001).

[2]施大宁,梁文萍.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26-28.

[3]毛晓翔,吴清.基于项目教学课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经验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8(05):93-98.

[4]刘桃冶.我国教育教学改革逻辑与实践途径探究——评《教学改革的逻辑》[J/OL].领导科学,2019 (14):129[2019-06-30].

[5]龚雯婷.提高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1):205-206.

[6]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

当前我国航空工业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充分、体质机制市场化不足等许多问题,振兴我国航空业首先应当从教育抓起[1]。航空类专业涉及力学、燃烧学、控制理论、材料学等多个领域,在国家长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2]。航空类专业本科教育与硕士、博士教育不同,主要以通识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内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动手实操能力。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将分三个部分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参考性建议。一、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校的背景与定位,各院校航空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应当各有偏重[3],但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综合国力的提升,航空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而各院校的航空专业设置却尚未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完整等问题。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本节将分析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本科生相对于专科生和各类技校学生的优势就在于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更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对本学科更开阔的视野,因此本科教育除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锻炼之外,也应当重视学生对本专业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目前对于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仅限于“民航概论”一门课,并且在课程讲解时重点依然放在了飞机结构相关的专业知识上,这导致学生对于行业和学科内其他知识存在模糊或者接近空白的认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培养方向,选择完整而连贯的课程体系来对学生逐步进行培养。目前对于航空类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线型代数和强度与振动两门相关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前后间隔过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需要的复变函数知识在前期没有做好铺垫等。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当在重视课程体系是否完整的同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并适当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和优质选修课程,以此拓宽专业教育的宽度和广度。(二)教学、学术资源分配不均选修课是丰富学生专业之外知识、拓展眼界的重要途径,丰富优质的选修课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中国民航大学内,一直存在着少数选修课人满为患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优质课程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学校、学院或社团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专家或工程师的经验分享会却很少有学生主动参加,高质量的学术资源经常被轻易地浪费。优化资源分配,首先应当从奖励和监督两方面鼓励教师抓好教学质量,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解决优质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注重学术座谈会等信息的公开与传播。二、能力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航空类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背景与定位、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来确定教学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向。中国民航大学一直以来较为重视本科生培养的质量,近年来一直注重推动课堂形式多样化、教学监督常态化,但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分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课程教学深度不足、质量难以保证随着时代发展,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外出实习等,可以使得课堂更丰富多彩,但改进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4]。目前校内已经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部分老师教学态度不积极,照本宣科,课件与学习资料多年不经更换。再加上很多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重视只限于考试内容,造成本科课堂变为考试导向,教学深度和质量难以保证。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的根源是学校对于教学的激励不足或者不当。目前学校参考学生教评来评价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评价教学成果是解决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鼓励教学、提高教学奖励水平、在教师中通过各种教学竞赛、教学研讨和以课程组为单位的定期课程研讨等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也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对四年学习生涯的高度总结概括,也是一次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5]。航空工程学院内的毕业设计题目都是由指导老师制定的,为了保证题目之间的差异性,指导老师制定的题目难免有时会偏离实际,或是缺乏理论指导意义。同时,由于有些课题立意过高、难度较大,便出现了在完成毕业课题时时间仓促、结题论文内容单薄的现象。另外有些毕业设计题目本身就较为简单,学生在完成课题基本内容后由于自身缺乏主动性,便不再进行相应的拓展或深入研究,这使得毕业设计达到的教学效果有限。针对以上问题,导师应当首先严格把关,加强督促及指导,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学院作为更高一级的管理部门,一方面应当解决好指导老师关于教学与科研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当切实落实对学生毕业设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中期检查、周志记录管理等落于形式的检查方式。三、合作与机制建设航空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学科,实习是本科生真正接触与专业相关工作内容的最有效途径。学校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多种实际投入运行过的航空发动机、飞机整机,极大地帮助了本科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中的实物联系起来,但为了更好地培养航空类专业人才,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一)可以借鉴“双元制”的模式[6],寻求校企合作,在法律允许和保障的前提下,学校负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企业负责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资格培训,通过紧密结合的教学与实践直接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二)采用校企合作教育的方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在暑期或者学期中间轮流到企业中进行培训和实习工作,通过合作完成工程项目,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四、总结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从三个方面对航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管理、制度上的改进,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并行,才能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为我国航空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参考文献:[1]本报特约评论员.战略引领 知行合一 奋力建设航空强国[N].中国航空报,2019-04-30(001).[2]施大宁,梁文萍.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26-28.[3]毛晓翔,吴清.基于项目教学课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经验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8(05):93-98.[4]刘桃冶.我国教育教学改革逻辑与实践途径探究——评《教学改革的逻辑》[J/OL].领导科学,2019 (14):129[2019-06-30].[5]龚雯婷.提高机务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1):205-206.[6]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

文章来源:《航空兵器试验靶场》 网址: http://www.hkbqzz.cn/qikandaodu/2020/0828/447.html



上一篇:航空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创新
下一篇: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机

航空兵器试验靶场投稿 | 航空兵器试验靶场编辑部| 航空兵器试验靶场版面费 | 航空兵器试验靶场论文发表 | 航空兵器试验靶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航空兵器试验靶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